全国两会结束不到一周,3月17日开始,习就开启两会后的首次地方考察,目的地选在了民族众多的贵州和云南。
来到肇兴侗寨,观看侗族大歌表演;走进丽江古城,参观纳西族东巴文化研究成果展示……的贵州、云南之行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贯穿始终的主题。
考察途中,从历史背景和文化到服饰艺术,再到民居建筑,如何彰显民族文化特色,怎么样处理好优良历史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的关系,都成为关注的重点。
“既要保护有形的村落、民居、特色建筑风貌,传承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亮,不断焕发新的光彩。”
“吊脚楼、古寨、非遗乐器、侗族大歌、蜡染工艺,这些民族的特色,很古朴也很时尚。”
“要保护利用好木府这样的重要文化地标,保护传承好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引导各族群众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由各民族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百川汇流而成。这些年来,在地方考察调研时,习多次强调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意义。
他在内蒙古赤峰博物馆观看《格萨(斯)尔》说唱展示,并称“我今天来看你们,就是要表明党中央是支持扶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
他参观新疆尔自治区博物馆里的《新疆历史文物展》,观看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说唱展示,指出“要做好保护、传承、整理工作,使之发扬光大”。
他在海南察看黎族特色的黎锦、藤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强调“中华民族的手艺活,既传统又时尚”。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
习曾用“主干”与“枝叶”生动诠释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关系的内在逻辑:各民族优秀民间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
镶嵌在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文化,绚丽多姿,古朴时尚,由各民族文化集大成的中华文化,枝繁叶茂,何其精彩。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全部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标注明确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2025年3月17日至20日,习先后来到贵州、云南,开启两会后首次地方考察。[详细]
全国两会闭幕不到一周,3月17日至20日,习先后来到贵州、云南两个多民族省份考察,走进侗族村寨、花卉产业园、丽江古城等地,与干部群众围绕乡村振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等,集众智、谋发展、话未来。[详细]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4)0000004